“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习作训练”课题研究方案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习作训练”课题研究方案
[b]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农村教师,我深深了解这些农村学生,他们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并且部分家庭较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购买过多的课外读物,也不懂得智力投资,更别提上网这种学习方式了。条件好一点的也只是手中有几本作文书罢了。大部分学生提作文就头痛,通常是东拼西揍照抄应付了事。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无济于事。多数学生以背现成作文为主。长期处于写作文便叫苦连天,写作文便照例直抄,有材料也不会应用等现象。2、研究的必要性
我认为写作是一种张扬个性,表达心绪的过程,如何能让农村学生自由的抒写内心的感受,改变写作难,信息资源少这种现象呢?我觉得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让他们愿意习作、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根据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思考能不能从手中现有的教材为切入点,深入的挖掘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写作资源,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同时能与写作同步发展,以读促写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3、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凭借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习作的“瓶颈”。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寻找规律性东西或拓展点,在“不变”中求“万变”,在“不变”中求异、求新,多角度、多元化的进行解读与拓展延伸,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在教学中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畅所欲言。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通过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挖掘运用,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作文信心得以培养,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创作的灵感和撞击创新的火花。以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双张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假设
1、要研究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可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训练方式。
2、这种训练方式立足于教材,既缘于阅读教学,又不拘囿于阅读内容,能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拓展训练,提长能力。
3 这种训练方式可打破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实施课文为基点的幅射性,拓展教学视野,展示个体独特性,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
4、同时能够为农村教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2、课标与名家提出的要求
课标关于学生写作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本课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借鉴有关作文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反复论证进行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课标要求我们凭借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尤其在读写结合拓展习作训练上,我们力求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个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论证,打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2月)
1、参加教科所组织的培训活动。
2、收集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进行学习。
3、拟写课题论证方案。
4、根据论证方案制定出研究方案,以做好课题的审报立项工作。
(二)实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2月)
1.根据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
2.先择好实验班级,组织好课堂教学,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做好分册教材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各册各单元课文的读写迁移、拓展训练方案、学生习作小练笔,汇集成册以备交流应用。
4.把优秀的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采用激励制度,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5.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三)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汇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及教材的资源挖掘资料。
3.整理学生优秀的作品,汇编成集。
4.推广至全校应用。
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调查法
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4、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五、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1.内容
通过阅读教学师生用自己的心智以文本进行对话、感悟、体验、探究的基础上,以文本为凭借,寻找拓展点进行幅射,多方拓展习作训练的研究。
2.目标
通过拓展训练,从“读”到“写”,学生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实践中,感情随着课文情感起伏跌宕,心灵在对话的感召下激越,智慧在对话中开启,能力在拓展中提升。这种拓展习作训练是在巧妙中仿写,多样中学写,神奇中扩写,广阔中续写,鲜活的描绘,绚丽感叹流连忘返,无限遐思,那么这绿色读写结合实践的芳草地就一定会成为激活学生生活,语文综合的乐园将会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崭新平台,在阅读中感悟和积累,在阅读中内化和拓展;在拓展中创新与延伸。使阅读成为神奇写作的阶梯,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六、预期成果
(一)实验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论文汇编;
(三)优秀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汇编;
(四)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七、组织与管理
1.由区教科研所协调管理,组织培训,并提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及各种保障。
2.课题负责人自主查找资料,并自主投入经费购买与之相关的书籍。
3.实行档案管理把各种资料与阶段总结等汇编成集。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根据本校学生状况和现今学生比较头痛的作文问题,我确定了课题“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进行习作训练”。自拟定课题以来,首先进行了课题的论证,并写出了研究方案,经过省、市、区教科研部门的审定,进行实验,现对第一阶段的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 实验的准备情况
该阶段我们首先根据新课改精神与几年的教学实践确定了师生关系、课程配伍,教学方法,以为实施做好充的准备。
1、师生关系
“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只是提前比学生获得了知识,但末知的领域还很多,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要做的是策划设计知识的学习流程,问题解决流程,与学生一起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彼此影响,共同发展。
2、学生关系
学习中,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好小组。使组内的同学能互助,而组间同学又能互相竞争,既诱发了集体的荣誉感,而竞争又加强了合作学习精神,在具体学习中,倡导个性发殿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其能全面发展。
3、课堂主体
以双主体为主,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但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在问题瞬间以师为主导,但在解决整个问题流程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角的。
4、教学方法
课堂上以自学讨论为主,分组进行,并以圈点批注、重点进行习作训练为主的,倡导把握整体、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5、课程配伍
完全把课本当作例子,根据目的有重点的进行结合训练。
二、实验的进展状况
(一)实验对象
初步选定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实验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进行挖掘,并有步骤的实施与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努力的寻找读写结合点,拓宽训练途径,经过学习、借鉴和探索,我总结出了一个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的基本模式:
A通读课文,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对事物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
B找准重点,以读悟写
引导学生抓文章重点(拓展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
C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以写作为手段,在习作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
D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紧扣读写联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读写能力都得到发展。
通过研究,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结合拓展点,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1、扩写词串
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积累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中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3、补写空白
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一、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二、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三、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四、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4、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5、描写插图
插图,犹如架设在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配合,运用插图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的源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阅读插图,学生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不过,插图只是表现了一瞬间的情境,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定格”和现实景物的“特写”。所以,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想象。对于故事性插图,可引导学生想象插图前、插图后的情节,把定格的图画“拓展”成连续的情节和内容。
6、续写故事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健康、可信,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7、改写课文
什么是改写呢?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可以在原文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变倒叙、倒叙变顺)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常进地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如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
8、缩写课文
缩写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原来一篇较长的文章,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这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缩写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缩写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缩写首先要做忠实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另立主题。其次,要做到忠实原文的基本内容,不能任意增减,只能减掉不伤害主题的内容。再者,要做忠实原文的骨架。这就是说,原文是叙述性的,有故事情节的,要保持原故事的基本构架。但是,又必须将原文缩短写。缩后的文章仍然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一般的缩写方法有“删”和“改”两种。“删” 首先是留主干,去枝叶。其次是留主句,去例证。“改” 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变描写改为叙述,可以将详细叙述改为概括叙述,可以将引用改为转述。
9、仿写课文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其次,可以进行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才。再者,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
10、写读后感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三)、实验的阶段成果
(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按教材安排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练笔机会少,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二)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1、又读又写,提高了运用教材的能力
本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我觉得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2、边教边研,增强了教研意识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我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意识到我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困惑的问题,如“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这都将是我以后在教还中边实践,边研究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既在教学中除进行以上的训练外,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及新闻、童话、小说、寓言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五)、努力方向
二阶段的实验方向以初见雏形,对第一阶段中出现问题我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正能形成文体式的进行扩展习作训练,真正的使学生阅读与写作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课题: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进行习作训练
时间:2008、3----2008、12
实验负责人:李晓兰
实验班级:一年级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将围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课后巩固训练的教学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以目标有效、方法有效、训练有效为努力方向,改进课堂教学,实现习作扩展,以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共进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显性与隐性的写作资源,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设定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系统的把不同阶段的习作训练渗透到教学与习作中去。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初步的发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作业训练等。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文章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习作点,将学生的习作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三、本阶段基本设想
1、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初步训练学生想象与表达思辩的能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同时,把所表达的写在本上,激发其以读促写的兴趣。
2、以新课标精神为准绳,把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其从“我能说”到“要我写”,之后从仿词、仿句到仿段、仿文,再到续写结局、联想空白、改写文章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初步的提升习作能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方 法
1、行动研究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反思、调整、分析,然后进行再研究、再调整,以达到研究的即定目标,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2、谈话法。在研究中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是否能自主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是否在课堂习作中比较差距,是否通过此种训练写作兴趣与水平皆有提高。
3、检测法。在研究前进,针对学生阅读学习与习作状况进行分析。在本年实验过程中,对其中的学生进行测试,检查学生训练情况,分析其习作状况,调整实验重点。
步 骤
1.根据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
2.先择好实验班级,组织好课堂教学,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做好分册教材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各册各单元课文的读写迁移、拓展训练方案、学生习作小练笔,汇集成册以备交流应用。
4.把优秀的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采用激励制度,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5.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五、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拓展训练,从“读”到“写”,学生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实践中,感情随着课文情感起伏跌宕,心灵在对话的感召下激越,智慧在对话中开启,能力在拓展中提升。这种拓展习作训练是在巧妙中仿写,多样中学写,想象中扩写,联想中续写,这绿色读写结合实践的芳草地将会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崭新平台,在阅读中感悟和积累,在阅读中内化和拓展;在拓展中创新与延伸。使阅读成为神奇写作的阶梯,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六、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生优秀习作。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习作训练”
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背景
1、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渠道。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的积累和方法、模式与技巧,而不断的模仿写作和创作,又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因此,如何借助于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农村教师,我深深了解这些农村学生,他们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并且部分家庭较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购买过多的课外读物,也不懂得智力投资,更别提上网这种学习方式了。条件好一点的也只是手中有几本作文书罢了。大部分学生提作文就头痛,通常是东拼西揍照抄应付了事。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无济于事。多数学生以背现成作文为主。长期处于写作文便叫苦连天,写作文便照例直抄,有材料也不会应用等现象。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些教师重“写”轻“读”,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此种情况下申请开展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2、课标与名家提出的要求
课标关于学生写作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本课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借鉴有关作文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反复论证进行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课标要求我们凭借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尤其在读写结合拓展习作训练上,我们力求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个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论证,打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三、课题的表述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习作训练”,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和有效的结合方式与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和理论而展开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要研究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可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训练方式。
2、这种训练方式立足于教材,既缘于阅读教学,又不拘囿于阅读内容,能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拓展训练,提长能力。
3 这种训练方式可打破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实施课文为基点的幅射性,拓展教学视野,展示个体独特性,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
4、同时能够为农村教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五、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本课题由教科所所长与语文教研员作为顾问。他们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对语文教学有独特见解。理念先进,对课题的实施和论证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2、作为一线语文学科教师,有长期的教学和研究经验,有理论,有实践、有足够的研究空间。
3、该课题的选题开口小,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贴近,利于开展行动研究,做到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收效定丰。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调查法
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4、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2月)
1、参加教科所组织的培训活动。
2、收集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进行学习。
3、拟写课题论证方案。
4、根据论证方案制定出研究方案,以做好课题的审报立项工作。
(二)实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2月)
1.根据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
2.先择好实验班级,组织好课堂教学,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做好分册教材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各册各单元课文的读写迁移、拓展训练方案、学生习作小练笔,汇集成册以备交流应用。
4.把优秀的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采用激励制度,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5.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三)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汇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及教材的资源挖掘资料。
3.整理学生优秀的作品,汇编成集。
4.推广至全校应用。
八、预期的成果
(一)实验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论文汇编;
(三)优秀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汇编;
(四)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农村教师,我深深了解这些农村学生,他们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并且部分家庭较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购买过多的课外读物,也不懂得智力投资,更别提上网这种学习方式了。条件好一点的也只是手中有几本作文书罢了。大部分学生提作文就头痛,通常是东拼西揍照抄应付了事。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无济于事。多数学生以背现成作文为主。长期处于写作文便叫苦连天,写作文便照例直抄,有材料也不会应用等现象。2、研究的必要性
我认为写作是一种张扬个性,表达心绪的过程,如何能让农村学生自由的抒写内心的感受,改变写作难,信息资源少这种现象呢?我觉得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让他们愿意习作、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根据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思考能不能从手中现有的教材为切入点,深入的挖掘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写作资源,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同时能与写作同步发展,以读促写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3、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凭借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习作的“瓶颈”。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寻找规律性东西或拓展点,在“不变”中求“万变”,在“不变”中求异、求新,多角度、多元化的进行解读与拓展延伸,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在教学中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畅所欲言。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通过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挖掘运用,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作文信心得以培养,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创作的灵感和撞击创新的火花。以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双张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假设
1、要研究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可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训练方式。
2、这种训练方式立足于教材,既缘于阅读教学,又不拘囿于阅读内容,能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拓展训练,提长能力。
3 这种训练方式可打破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实施课文为基点的幅射性,拓展教学视野,展示个体独特性,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
4、同时能够为农村教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2、课标与名家提出的要求
课标关于学生写作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本课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借鉴有关作文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反复论证进行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课标要求我们凭借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尤其在读写结合拓展习作训练上,我们力求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个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论证,打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2月)
1、参加教科所组织的培训活动。
2、收集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进行学习。
3、拟写课题论证方案。
4、根据论证方案制定出研究方案,以做好课题的审报立项工作。
(二)实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2月)
1.根据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
2.先择好实验班级,组织好课堂教学,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做好分册教材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各册各单元课文的读写迁移、拓展训练方案、学生习作小练笔,汇集成册以备交流应用。
4.把优秀的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采用激励制度,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5.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三)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汇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及教材的资源挖掘资料。
3.整理学生优秀的作品,汇编成集。
4.推广至全校应用。
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调查法
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4、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五、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1.内容
通过阅读教学师生用自己的心智以文本进行对话、感悟、体验、探究的基础上,以文本为凭借,寻找拓展点进行幅射,多方拓展习作训练的研究。
2.目标
通过拓展训练,从“读”到“写”,学生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实践中,感情随着课文情感起伏跌宕,心灵在对话的感召下激越,智慧在对话中开启,能力在拓展中提升。这种拓展习作训练是在巧妙中仿写,多样中学写,神奇中扩写,广阔中续写,鲜活的描绘,绚丽感叹流连忘返,无限遐思,那么这绿色读写结合实践的芳草地就一定会成为激活学生生活,语文综合的乐园将会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崭新平台,在阅读中感悟和积累,在阅读中内化和拓展;在拓展中创新与延伸。使阅读成为神奇写作的阶梯,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六、预期成果
(一)实验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论文汇编;
(三)优秀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汇编;
(四)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七、组织与管理
1.由区教科研所协调管理,组织培训,并提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及各种保障。
2.课题负责人自主查找资料,并自主投入经费购买与之相关的书籍。
3.实行档案管理把各种资料与阶段总结等汇编成集。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根据本校学生状况和现今学生比较头痛的作文问题,我确定了课题“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进行习作训练”。自拟定课题以来,首先进行了课题的论证,并写出了研究方案,经过省、市、区教科研部门的审定,进行实验,现对第一阶段的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 实验的准备情况
该阶段我们首先根据新课改精神与几年的教学实践确定了师生关系、课程配伍,教学方法,以为实施做好充的准备。
1、师生关系
“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只是提前比学生获得了知识,但末知的领域还很多,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要做的是策划设计知识的学习流程,问题解决流程,与学生一起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彼此影响,共同发展。
2、学生关系
学习中,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好小组。使组内的同学能互助,而组间同学又能互相竞争,既诱发了集体的荣誉感,而竞争又加强了合作学习精神,在具体学习中,倡导个性发殿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其能全面发展。
3、课堂主体
以双主体为主,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但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在问题瞬间以师为主导,但在解决整个问题流程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角的。
4、教学方法
课堂上以自学讨论为主,分组进行,并以圈点批注、重点进行习作训练为主的,倡导把握整体、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5、课程配伍
完全把课本当作例子,根据目的有重点的进行结合训练。
二、实验的进展状况
(一)实验对象
初步选定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实验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进行挖掘,并有步骤的实施与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努力的寻找读写结合点,拓宽训练途径,经过学习、借鉴和探索,我总结出了一个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的基本模式:
A通读课文,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对事物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
B找准重点,以读悟写
引导学生抓文章重点(拓展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
C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以写作为手段,在习作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
D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紧扣读写联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读写能力都得到发展。
通过研究,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结合拓展点,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1、扩写词串
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积累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中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3、补写空白
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一、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二、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三、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四、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4、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5、描写插图
插图,犹如架设在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配合,运用插图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的源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阅读插图,学生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不过,插图只是表现了一瞬间的情境,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定格”和现实景物的“特写”。所以,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想象。对于故事性插图,可引导学生想象插图前、插图后的情节,把定格的图画“拓展”成连续的情节和内容。
6、续写故事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健康、可信,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7、改写课文
什么是改写呢?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可以在原文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变倒叙、倒叙变顺)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常进地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如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
8、缩写课文
缩写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原来一篇较长的文章,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这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缩写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缩写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缩写首先要做忠实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另立主题。其次,要做到忠实原文的基本内容,不能任意增减,只能减掉不伤害主题的内容。再者,要做忠实原文的骨架。这就是说,原文是叙述性的,有故事情节的,要保持原故事的基本构架。但是,又必须将原文缩短写。缩后的文章仍然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一般的缩写方法有“删”和“改”两种。“删” 首先是留主干,去枝叶。其次是留主句,去例证。“改” 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变描写改为叙述,可以将详细叙述改为概括叙述,可以将引用改为转述。
9、仿写课文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其次,可以进行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才。再者,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
10、写读后感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三)、实验的阶段成果
(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按教材安排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练笔机会少,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二)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1、又读又写,提高了运用教材的能力
本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我觉得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2、边教边研,增强了教研意识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我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意识到我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困惑的问题,如“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这都将是我以后在教还中边实践,边研究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既在教学中除进行以上的训练外,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及新闻、童话、小说、寓言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五)、努力方向
二阶段的实验方向以初见雏形,对第一阶段中出现问题我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正能形成文体式的进行扩展习作训练,真正的使学生阅读与写作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课题: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进行习作训练
时间:2008、3----2008、12
实验负责人:李晓兰
实验班级:一年级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将围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课后巩固训练的教学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以目标有效、方法有效、训练有效为努力方向,改进课堂教学,实现习作扩展,以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共进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显性与隐性的写作资源,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设定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系统的把不同阶段的习作训练渗透到教学与习作中去。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初步的发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作业训练等。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文章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习作点,将学生的习作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三、本阶段基本设想
1、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初步训练学生想象与表达思辩的能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同时,把所表达的写在本上,激发其以读促写的兴趣。
2、以新课标精神为准绳,把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其从“我能说”到“要我写”,之后从仿词、仿句到仿段、仿文,再到续写结局、联想空白、改写文章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初步的提升习作能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方 法
1、行动研究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反思、调整、分析,然后进行再研究、再调整,以达到研究的即定目标,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2、谈话法。在研究中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是否能自主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是否在课堂习作中比较差距,是否通过此种训练写作兴趣与水平皆有提高。
3、检测法。在研究前进,针对学生阅读学习与习作状况进行分析。在本年实验过程中,对其中的学生进行测试,检查学生训练情况,分析其习作状况,调整实验重点。
步 骤
1.根据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
2.先择好实验班级,组织好课堂教学,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做好分册教材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各册各单元课文的读写迁移、拓展训练方案、学生习作小练笔,汇集成册以备交流应用。
4.把优秀的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采用激励制度,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5.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五、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拓展训练,从“读”到“写”,学生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实践中,感情随着课文情感起伏跌宕,心灵在对话的感召下激越,智慧在对话中开启,能力在拓展中提升。这种拓展习作训练是在巧妙中仿写,多样中学写,想象中扩写,联想中续写,这绿色读写结合实践的芳草地将会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崭新平台,在阅读中感悟和积累,在阅读中内化和拓展;在拓展中创新与延伸。使阅读成为神奇写作的阶梯,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六、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生优秀习作。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习作训练”
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背景
1、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渠道。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的积累和方法、模式与技巧,而不断的模仿写作和创作,又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因此,如何借助于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农村教师,我深深了解这些农村学生,他们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并且部分家庭较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购买过多的课外读物,也不懂得智力投资,更别提上网这种学习方式了。条件好一点的也只是手中有几本作文书罢了。大部分学生提作文就头痛,通常是东拼西揍照抄应付了事。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无济于事。多数学生以背现成作文为主。长期处于写作文便叫苦连天,写作文便照例直抄,有材料也不会应用等现象。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些教师重“写”轻“读”,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此种情况下申请开展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2、课标与名家提出的要求
课标关于学生写作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本课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借鉴有关作文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反复论证进行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课标要求我们凭借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尤其在读写结合拓展习作训练上,我们力求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个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论证,打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三、课题的表述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习作训练”,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和有效的结合方式与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和理论而展开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要研究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可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训练方式。
2、这种训练方式立足于教材,既缘于阅读教学,又不拘囿于阅读内容,能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拓展训练,提长能力。
3 这种训练方式可打破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实施课文为基点的幅射性,拓展教学视野,展示个体独特性,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
4、同时能够为农村教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五、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本课题由教科所所长与语文教研员作为顾问。他们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对语文教学有独特见解。理念先进,对课题的实施和论证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2、作为一线语文学科教师,有长期的教学和研究经验,有理论,有实践、有足够的研究空间。
3、该课题的选题开口小,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贴近,利于开展行动研究,做到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收效定丰。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调查法
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4、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2月)
1、参加教科所组织的培训活动。
2、收集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进行学习。
3、拟写课题论证方案。
4、根据论证方案制定出研究方案,以做好课题的审报立项工作。
(二)实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2月)
1.根据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
2.先择好实验班级,组织好课堂教学,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做好分册教材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各册各单元课文的读写迁移、拓展训练方案、学生习作小练笔,汇集成册以备交流应用。
4.把优秀的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采用激励制度,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5.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三)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汇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及教材的资源挖掘资料。
3.整理学生优秀的作品,汇编成集。
4.推广至全校应用。
八、预期的成果
(一)实验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论文汇编;
(三)优秀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汇编;
(四)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张薇- 列兵
- 帖子数 : 55
注册日期 : 11-05-09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