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基础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陋室铭》教学案例 八年级

向下

《陋室铭》教学案例    八年级 Empty 《陋室铭》教学案例 八年级

帖子  杜俊杰 周三 五月 11, 2011 10:19 am

一、案例背景
《陋室铭》是一篇古文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需要学生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不仅让学生感受刘禹锡的“穷则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高尚精神,更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特殊战斗的檄文。他用“德馨”鼓舞了自己不竭的斗志,用“苔痕”“、草色”、“素琴”、“鸿儒”充实装点自己的生活,用“无案牍之劳形”安慰自己屡受排挤的压抑。诸葛、子云是他心中的楷模,圣人孔子的德行、功业更是他追求的目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和有兴趣参与师生共备课的同学共同探讨了这篇课文教学流程。
二、案例介绍
1、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教师在投影上向学生展示有关“铭”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初步解题。清晰明了的图片和言简意赅的文字让学生顿时开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梳理文本,检测和讲解相结合
在师生同备课的时候,一些学生提出了生字词,教师把这些字词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一方面体现出老师对他们参与备课时所提问题的重视,一方面又能做到以学定教,消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提出检测要求时部分学生显得特别地兴奋,他们把手举得高高的,因为他们都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研读课文,把握中心。
在师生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感到疑惑或者感到必须分析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山、水和仙、龙分别比喻什么?“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什么写法?分别体现了什么?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格调?“苔痕上街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真正意义上去思考了。这也是备课形式改变最可观的效果。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追加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地讨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了什么说法?衬托了作者怎样的品质?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交往的朋友有什么特点?“陋室”究竟“陋”还是“不陋”?其实,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备课时,自己首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对教材作深层研究和多元解读,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所取舍和深入思考,走自主研究和解读教材之路。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中心的把握仍有所欠缺,教师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坎坷但又不断坚持理想抱负的一生,从而真正理解“陋室不陋”的内涵;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在最后引导学生背诵的时候,展示了师生共同备课的作品:将全文设计成房屋的形状。共同背诵这篇课文。学生的思维顿时打开了,原来背诵文章也是如此地有趣,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甚至绘画方面的特长也激发了出来。
4、延伸主题,借演讲深入
在最初的师生备课时,我们共同都认为拓展时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刘公,我想对你说:……”开头说一段心里话。后来在阅读《名师课堂》时,给我一个启示:与其泛泛而谈,不如借演讲深入。当然,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只需入门,只要求写100字左右的演讲稿。演讲的设计主要是在对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了一定了解感悟之后,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深入一步;另一方面,借此提高一下学生的演讲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总结反思:
以学生为主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些现代教学的新理念,不能只是挂在我们的口上,更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师生共同备课的基础上,本文的教学应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和老师一起圈划词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脉络中有学生提出的思路。所以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处在兴奋当中,他们或朗读,或翻译,或思考,或记忆,或讨论,或演讲,学生在乐此不疲地活动着、学习着。这应该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今日的尝试当是一个契机,我将沿此路坚定地走下去,探索出一条文言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讲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当到这个环节时,很多学生欢呼雀跃,因为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刻到了。从开始的讨论,到自己写演讲稿,学生都有高昂的情绪,高效的行动。由此可见,学生的喜欢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我们为何不顺应这一趋势,多设计一些语文活动呢?同时也总结出在师生共同备课中教师需要察言观色,认真倾听、记录,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说出自己的设想或提出问题,看学生有何反应,然后调整原来的教学设计,使它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杜俊杰

帖子数 : 24
注册日期 : 11-05-0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