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基础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课例

向下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课例 Empty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课例

帖子  liuyan123 周三 四月 27, 2011 4:30 pm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课例
抚宁县下庄管区黄庄小学:刘燕

我这次课例研究的背景是根据我校“挖掘内部潜力,强化校本管理”的办学理念,通过构建创新教育下的“乐学、会学”课堂教学模式来解决情境的创设、气氛的营造、兴趣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的问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过程,努力提升我组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我校是从2005年6月开始以“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题展开课例研究。至今已有2年了,我这次的课例是我校课例研究的延续。

我选择的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作为课例研究的载体,课题为“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主要目的是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小数加法(不进位)、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节课的重点是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竖式方法。那么这些都是新的知识,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呢?我校课例研讨小组在一起进行了集体备课,主要针对解决以上问题做了研究。最后达成了共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第一次作课教学实录,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简单的小数加碱法,请打开书第78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能根据阿姨所买的两种食品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2、交流加法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⑴元加元、角加角
⑵化成以角为单位的数来计算
⑶用竖式计算(强调小数点要对齐)
3、学习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⑴学生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
⑵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并指名板书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⑴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什么吗?
⑵星期天,开展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家庭支出情况。

第一次试讲后课堂效果不是很好。课后大家集中到一起对本课的不足展开了讨论:

周老师:课堂上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

刘老师:我也有同感,整个课堂过程没有真正激起学生的兴趣。

陈校长:你是想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想法是好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没有真正的激起学生的情感。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在使用教材时只是拘泥于教材所呈现的具体教材,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被很好的调动起来。为了使这堂课上的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我决定开展以“大头蛙文具店”为主题的数学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人人都能参与的教学情境。孩子们以虚拟的服务员、顾客、经理等不同身份去思考、交往和创造,成为角色丰富的真实的主体。不是为教数学而教数学, 大头蛙文具店让孩子们切身体验到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的数学,无须“要我学”,本是“我要学”。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们课例研究小组进行了认真分析,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授课。

片断一:(激趣导入部分我做了如下修改)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寓于儿童丰富的自我的现实生活中,加强数学与学生自我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片断二(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部分我做了如下修改)
(设计意图:赋予孩子不同的角色,使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片断三(延伸拓展部分我做了如下修改)
(设计意图:把直接的小结变成了学生发现的过程,给学生更多灵活发展的空间。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下一些遐想和企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学,有意识地用。)

课后,我校教研组对第二次作课又进行了研讨:
陈校长: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王校长:可以看出在情境中学数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的精神。
刘老师:学生们活动有收有放,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运用切实有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整堂课上的是生动活泼。通过创设情境,数学知识的溶入就显得十分轻松与自然,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

课后,我回想起这快乐的40分钟,心里仍很激动。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以及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成功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大头蛙”文具店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们的孩子再也不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了,数学已经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朋友。听着孩子们畅所欲言,看着他们充满自信的笑脸,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育家哈•曼说:“那种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把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有吸引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

根据本次课例活动我们做了如下的总结:
• 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将学生置于主体,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我才华,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
•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小学生巩固消化知识。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

最后我们对研究主题进行了展望: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实际上,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境、电脑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境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liuyan123
列兵
列兵

帖子数 : 32
注册日期 : 11-04-2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