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基础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题

向下

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题 Empty 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题

帖子  张薇 周二 五月 24, 2011 11:33 pm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赠序盛行于唐宋。这种序文通常是叙议结合,又是兼用抒情。除了记述交往友情之外,常常借送别生发议论。长辈为晚辈写的序又多有教诲勉励的意思。本文便是长辈为晚辈而写的序文。

2、关于作者及背景

(1)宋濂字 景濂 ,号潜溪, 明 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

(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 勉励后学 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

3、了解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既加冠 (2)执经叩问

(3)门人弟子填其室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5)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6)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7)余朝京师 (8)撰长书以为贽

(二)给划线句子加标点: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三)重点字音(加线字注音):

嗜学shì 烨然 yè 硕师 shuò 廪稍之供 lǐn shào

緼袍敝衣yùn 冻馁之患 něi 谒余 yè 撰长书以为贽 zhuàn zhì

容臭 (xiù ) 皲裂 ( jūn )

(四)重点词义:

1、词的语境义(解释加线的词)

余幼时即嗜学( 喜欢、爱好 ) 无从致书以观( 没有办法) 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俟其欣悦( 等待) 不敢稍逾约( 超过 ) 寓逆旅( 旅店)

假诸人而后见也 ( 之于) 言和而色夷 (平和 ) 援疑质理(提出)(询问)

负箧曳屣 (书箱 )( 鞋子) 媵人持汤沃灌 (浇洗) 略无慕艳意(羡慕)

以衾拥覆 ( 被子 ) 緼袍敝衣处其间( 旧絮)( 破)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管家给的粮食 )

无冻馁之患 ( 饥饿 ) 非天资之卑 ( 低下 )

2、通假字(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3、古今义(解释加线的词)

走送之 ?( 跑,赶快 ) 日再食 (两次 )

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 裘葛之遗 ( 给予,赠送 )

4、词类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 (名作动 挂在腰间 )

日再食 (“日”名作状 每天) (“食”名作动 提供伙食 )

4、解释加线的虚词在句中的意思:

无从致书以观 (没有办法 ) 弗之怠(指“笔录”这件事) 岂他人之过哉( 哪里 )

或遇其叱咄 (有时) 是可谓善学者矣(是) 假借于藏书之家( 向 )

皆集于此 ( 在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大概 )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因此)

5、辨别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以衾拥覆 ( 用 ) 以中有足乐者 ( 因为 ) 计日以还 ( 而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 以啮人 (如果) 俯身倾耳以请( 而 )

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来 ) 撰长书以为贽(把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如)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六)理解填空:

1、文章第一节作者主要回顾了自己读书求学的艰辛。从时间方面看主要分两个阶段:

幼时求学的艰难 和 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从内容看求学之苦有四个方面:借抄苦、求教苦_、行路苦、衣食苦_ 。

2、马生读书具有明显的优越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日有禀销之供”“岁有裘葛之遗”; “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

3、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书写自己当年的读书生活?

作者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的对比,说明了 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



4、第二节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议论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为了说明: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精、不成,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专这一道理。

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勉励青年人要努力学习 。




张薇
列兵
列兵

帖子数 : 55
注册日期 : 11-05-0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