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基础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借物喻人学《白杨》

2 posters

向下

 借物喻人学《白杨》 Empty 借物喻人学《白杨》

帖子  单丽娜 周一 六月 13, 2011 9:59 am

借物喻人学《白杨》
《白杨》一文,在描述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写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那么,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意?这又是用的什么写作方法呢?
  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们也像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迎着风沙成长。
  文章结尾写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沉思,看到白杨树,他又微笑了。这是又一次由树联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写《植树》,我们就可由小树联想到人(包括自己),联想到一代人的成材。
  写借物喻人的作文,首先要像《白杨》一样,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要恰当、得体。有人在文章中把解放军战士比作扫帚、抹布等,只注意到了他们普通平常的一面,而没有注意他们的主要品格。这就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孙双金教学设计——《白杨》

总的说明
  一、对文章中心的把握《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在朴素平淡的风景画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意。这“诗意”不是别的,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正是这浓郁的诗意,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那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二、对明线和暗线的处理这篇散文有两条线索。明线写白杨,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礼赞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暗线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这种较佳方案?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三、对物和人的关系的处理教学借物喻人的文章一定要处理好物和人的关系。我认为一般就应先讲好物的特性,然后再讲清人的特点。根据文章的思路,教学时我首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白杨高大的形象,让学生感到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树立起边疆创业者的高大形象。
  四、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是既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又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白杨》一课教学我注意了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艺术。以第二课时为例,在教学结构上,导入正课后,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挂图,用动情的语言描述大戈壁荒凉的景象,追求“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忌平淡无奇,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单调乏味的教学语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时,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昂扬,教师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力争达到“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单丽娜
列兵
列兵

帖子数 : 44
注册日期 : 11-04-27

返回页首 向下

 借物喻人学《白杨》 Empty 回复: 借物喻人学《白杨》

帖子  黄丽娜 周一 六月 20, 2011 4:21 pm

Very Happy

黄丽娜
列兵
列兵

帖子数 : 35
注册日期 : 11-03-1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