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基础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语文课堂裁剪、配料”——取舍拓展

向下

语文课堂裁剪、配料”——取舍拓展 Empty 语文课堂裁剪、配料”——取舍拓展

帖子  李颖 周五 六月 24, 2011 1:27 pm

了解了材料的属性和客人的具体要求后,裁剪师傅就开始动刀了。裁来做这件衣服用得着的衣料,剪去没多大用处的废料。然后,再增添适当的配料做装饰,使衣服更漂亮、更有特色、更符合客人的口味。决不是本末倒置,拿配料做衣服置主料于一边。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一样,首先我们得“裁剪”“主料”。在对教学内容充分地理解和把握上,根据学生的需要,截取对本班学生有教学价值的、育人价值的部分,舍弃不重要的“枝叶”。如说明文的写作指导,就应抓住说明文的要素展开教学指导,抓住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加以训练。而不是跨过文体本身做许多的引申和发挥,用大半节课的记忆训练,最后让学生来说明记忆是得不偿失的,把语文上成了七拼八凑的大杂烩,丧失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
有了教材这块大基石后,我们就可以此为中介、参照物。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师的特点与需要灵活处理 、适当拓展,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二度加工。如:
1、抓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拓展。比如上周听的一节数学课,当然条理很清晰。现在我就在想,在学生学习了四边形后,让他们自己写出一些命题,什么样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是正方形,在这样的自我组题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判断,更理清了它们自己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
2、从学生生活的相关点设计训练。将《教学大纲》与《新课标》进对比,我们会发现新课程删减了许多陈旧的、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补充了与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密切联系的内容。“新课堂”是学生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镜子;是沟通现实生活与书本世界的纽带。但是,生活赐给语文学习的资源是零碎的、偶然的、流动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活动中就应该思考: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发现生活与语文的相关点。初一语文《巍巍中山陵》的学习,可以通过去中山陵旅游过的学生对课文说明顺序的讲解,对理清课文的脉络很有帮助。再比如,学生坐汽车遇到的急刹车,对于我们引入惯性概念,就是一个很好的预设。再如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可以从寄宿生每日的生活开支入手。
3、从各个学科的连接点挖掘联系。一般学科与其他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新课程的改革更是肯定了这一说法。比如: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道计算运动场跑道周长、分道起跑前伸数的问题,而这又是我们体育课或运动竞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就可以利用其中的联系点,进行相互补充、延伸、拓展。同样,初中思品课象叶老师上的《怎样调控情绪》,因为现在的体育课程也有心理健康领域,也有这方面内容,可以找到相容相通点。但有一个原则不能忽视,以数学拓展为例,找学科的联系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学数学,而不是给数学附加上一些其他学科的任务。

李颖
列兵
列兵

帖子数 : 32
注册日期 : 11-05-0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