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基础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一字之课——《故乡》教学案例

向下

一字之课——《故乡》教学案例 Empty 一字之课——《故乡》教学案例

帖子  李颖 周三 五月 11, 2011 1:46 pm

案例背景:《故乡》是鲁迅的经典名篇。经典的文章内涵深刻,哲理丰富,很多句子和词语里都能推敲出微言大义来。《故乡》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小说最后的关于希望的阐述。这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特定时代里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要恰当理解话中的含义,就老师来说也需要参阅很多资料后再细细琢磨一番,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最难的是很多学生对这样深奥单调的解读研究既提不起兴趣,也按不下耐心。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要通过一个特别的切入,刺激学生解读的兴奋点,让学生顺着自己的发现慢慢走进文本的内核,一点一点品味文本的美感,一步步汲取经典的营养。为了促使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阅读,我为小说设计了一个反差极大的课眼:由一个字展开全篇,让学生自己从表面读出里层,从有限读出无限。
案例描述:师:课文题目是“故乡”两个字。我认为还可以缩减为一个字,就是说,用一个字就能涵盖全文,大家试试看。
  生:乡。故乡就是乡嘛。
  师:故乡也是故嘛。(生笑)
  生:我试一下。用个“变”吧,因为小说中暗含着很多变化。
  师:谁变了?什么变了?
  生:(齐声)闰土。
  生:我和闰土的关系变了。
  生:杨二嫂变了。
  生:故乡变了。
  生:其实鲁迅自己也在变。
  师:鲁迅在文中叫什么?
  生:“我”。
  师:原来“我”就是鲁迅,鲁迅就是“我”,是这么回事啊。我学到一招了。(生笑)
  生:我看不一定。应该说“我”是小说人物,课本上有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知识介绍。
  师:你读书注意了各个部分的联系,不简单,表扬一下。来,我们继续换字。
  生:哑。
  师:哑?多么新奇的说法!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杨二嫂的尖酸刻薄让“我”“无话可说”,而见到闰土时,课文更加细致地写到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我也说不出话”、“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所以,鲁迅哑了。
  师:为什么鲁迅面对杨二嫂会无话可说?
  生:杨二嫂只是个农村妇女嘛,鲁迅大人不计小人过。
  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鲁迅说了也是白说。
  生:鲁迅为什么不跟杨二嫂吵一架呢?(哄笑)
  师:是啊,为什么不能呢?同桌之间吵着试试?

李颖
列兵
列兵

帖子数 : 32
注册日期 : 11-05-0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