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都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瑶族舞曲》一课中,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 “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 “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发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三、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 “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注意讲述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语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学生聚精会神,乐此不疲。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三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都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瑶族舞曲》一课中,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 “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 “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发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三、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 “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注意讲述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语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学生聚精会神,乐此不疲。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三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刘冬娜- 列兵
- 帖子数 : 38
注册日期 : 11-05-10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