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兴趣的正确引导——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案例:兴趣的正确引导——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案例:兴趣的正确引导——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刘冬娜
在课下与同学们交流时,他们都说:“老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会弹、会唱、会拉小提琴,你让我们懂得了那么多,可就是……”他们不再说了,无论你怎么问,他们都不再接着往下说,后来,经我个别“突破”,才豁然明白,他们还很喜欢流行音乐,而“课堂上不听不唱流行歌曲”是我遵循了多年的一个禁令。然而,由于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耀眼,所以学生大都喜欢轻松、愉快的中外流行音乐,并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我深深地知道,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对兴趣和教学的问题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最主要倾向,他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兴趣被抑制,显然会导致对教材等欣赏内容不喜爱,甚至是漠然处之。在参加一系列教材培训、课改学习等活动后,我的观念转变了,对流行音乐开始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期待,投学生所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我不再一味地约束自己、禁止学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有选择地去唱,只要是向上的、优秀的,同样可以带到音乐课堂里,如《爱拼才会赢》,让学生懂得后天的努力打拼才能换来幸福,一时落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做事不要失掉信心。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首好歌曲。刘欢的一首《重头再来》让学生理解了下岗父母的辛酸,然而为了他们的今后却是那样坚强地生活着;再如脍炙人口的《祝你平安》、《朋友别哭》等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且毫无说教的味道。在教学中,我还利用流行音乐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易唱的特点,将学生喜爱的民歌改变伴奏形式、变换演唱形式。例如,模仿斯琴格日勒用摇滚的形式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用吉他伴奏,使活泼风趣的民歌更富有舞蹈性,尤其是当他们播放自己用midi改编的民歌时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了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我想,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挥那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会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更充实,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使我们的欣赏课永远充满新鲜感,不断收到良好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也不是培养音乐家为己任,他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做为体现审美功效的音乐教师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的讲授,应懂得音乐教学时流淌时代精神的活水,不断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与学生一起不断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使学生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教学案例4--画音乐
在欣赏教学中常常有这种现象,本来很有情趣的一段乐曲,学生们学得毫无兴趣,即便让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进行各种体态律动表演,但班内仍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究其原因不是性格内向就是过于好动,使他们不能更好地体会乐曲的内容。如果让他们静静地听乐曲,由老师分段讲解,则教室内就会有昏昏欲睡的人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听音乐?有能力听懂音乐呢?……图
谱教学法为我找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图谱内容删减及降低难度的准备。所谓图谱法即是用自己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如:用↗表示旋律线的向上走向,↘表示旋律线的向下走向,△表示快,▼表示慢○表示弱,●表示强,★表示情绪高昂等等。这些图形的使用决定于孩子的喜好,用图谱法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他的注意力要求高度集中,在使用图谱法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明白的图形或颜色来表示音乐,并要求能够解释自己的图形谱,在不断练习中锻炼学生的乐曲欣赏能力。在欣赏教学《音乐速度的对比及变化》一课中运用了图谱法教学——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的形式来表现乐曲的速度变化。在学生信息反馈的中发现全班中有用不同颜色同一种图形来表示快慢的;有用不同图形来表示快慢的,由于教学要求难度小,90%的学生能够准确表示出乐曲的速度变化。
在以后的欣赏中,我尽可能的采用 “画音乐”的形式来进行欣赏教学,鼓励学生尽量要画出自己听到的内容,用你认为最合适的图形表现。“画音乐”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虽然这这仅仅是一个起步,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锻炼中一定会画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的。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欣赏民歌、民乐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听到京剧唱腔直摇头,如果长此下去,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与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话没有一点虚的成分,是应该引起我们教师重视的普遍现象。实践中,我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和教学改革,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不改的乡音拉近了学生与民族的距离
在进行民歌音乐欣赏课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赵本山的小品,尤其是二人转表演的几个人合作编排小品,并在全班展示,最有特色的是学生们的创编小品,他们将电视剧中的精彩片断重新编排,用剧中优美的二人转唱腔与表演,将他们的学习生活、业余生活、心理愿望等表现出来,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我们东北的“音乐特产”二人转,更从中让他们了解了黑土地的民俗民歌,灵活的演唱形式、演唱内容,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二、挖掘教师、学生和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活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要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就要给学生一个民族音乐的氛围,开发各种资源,我从电视节目中录制了大量的民族文艺作品。通过播放录像,学生了解了《梁祝》的创作背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他在外国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民族舞蹈《孔雀舞》、《凄凄长亭》的欣赏,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仿佛身临其境,中国民族的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奏我们自己的民族乐曲,外国朋友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出成功结束的画面出现时,我感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抓住这个成功的契机,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历史资料、图片、民族乐器的有关资料、介绍、民歌的种类、民间音乐等。如在欣赏藏族踢踏舞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热烈、欢快的节奏和充满谐趣的旋律,表现藏族人民欢庆丰收,赞美家乡喜悦而自豪的心情,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上网、请教父母、教师等)搜集有关西藏的地理、风俗和歌舞信息并做好笔记,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得到了真切的感受,获得西藏的有关知识,更为理解和表现藏族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要素构筑了良好的背景基础。比赛抢答时,学生展示的作品、演唱的歌曲之多,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之广,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得到相互交流,不知不觉中,他们与民族音乐音乐又近了一步。
另外,我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自己边演奏边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小提琴曲《牧歌》,古曲《春江花月夜》等。这些经典乐曲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种活动的推动下,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得到了表现,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和卡拉OK大赛的节目单上,看到的不再尽是现代舞、流行歌曲,而更多的则是选择朗朗上口的民歌。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还有自己排练的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在一次对音乐欣赏课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写到:“民歌好听,里面有很多动听的故事,有的听起来是那么壮观,有的象是心曲的婉转诉说”;“民歌民舞民族乐曲透露出的是乡土气味,让人感到是那样亲切”;“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让我知道民族音乐里含有中华民族的风采和文化,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真正理解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案例三:兴趣的正确引导——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在课下与同学们交流时,他们都说:“老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会弹、会唱、会拉小提琴,你让我们懂得了那么多,可就是……”他们不再说了,无论你怎么问,他们都不再接着往下说,后来,经我个别“突破”,才豁然明白,他们还很喜欢流行音乐,而“课堂上不听不唱流行歌曲”是我遵循了多年的一个禁令。然而,由于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耀眼,所以学生大都喜欢轻松、愉快的中外流行音乐,并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我深深地知道,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对兴趣和教学的问题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最主要倾向,他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兴趣被抑制,显然会导致对教材等欣赏内容不喜爱,甚至是漠然处之。在参加一系列教材培训、课改学习等活动后,我的观念转变了,对流行音乐开始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期待,投学生所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我不再一味地约束自己、禁止学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有选择地去唱,只要是向上的、优秀的,同样可以带到音乐课堂里,如《爱拼才会赢》,让学生懂得后天的努力打拼才能换来幸福,一时落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做事不要失掉信心。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首好歌曲。刘欢的一首《重头再来》让学生理解了下岗父母的辛酸,然而为了他们的今后却是那样坚强地生活着;再如脍炙人口的《祝你平安》、《朋友别哭》等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且毫无说教的味道。在教学中,我还利用流行音乐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易唱的特点,将学生喜爱的民歌改变伴奏形式、变换演唱形式。例如,模仿斯琴格日勒用摇滚的形式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用吉他伴奏,使活泼风趣的民歌更富有舞蹈性,尤其是当他们播放自己用midi改编的民歌时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了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我想,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挥那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会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更充实,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使我们的欣赏课永远充满新鲜感,不断收到良好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也不是培养音乐家为己任,他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做为体现审美功效的音乐教师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的讲授,应懂得音乐教学时流淌时代精神的活水,不断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与学生一起不断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使学生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刘冬娜
在课下与同学们交流时,他们都说:“老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会弹、会唱、会拉小提琴,你让我们懂得了那么多,可就是……”他们不再说了,无论你怎么问,他们都不再接着往下说,后来,经我个别“突破”,才豁然明白,他们还很喜欢流行音乐,而“课堂上不听不唱流行歌曲”是我遵循了多年的一个禁令。然而,由于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耀眼,所以学生大都喜欢轻松、愉快的中外流行音乐,并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我深深地知道,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对兴趣和教学的问题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最主要倾向,他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兴趣被抑制,显然会导致对教材等欣赏内容不喜爱,甚至是漠然处之。在参加一系列教材培训、课改学习等活动后,我的观念转变了,对流行音乐开始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期待,投学生所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我不再一味地约束自己、禁止学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有选择地去唱,只要是向上的、优秀的,同样可以带到音乐课堂里,如《爱拼才会赢》,让学生懂得后天的努力打拼才能换来幸福,一时落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做事不要失掉信心。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首好歌曲。刘欢的一首《重头再来》让学生理解了下岗父母的辛酸,然而为了他们的今后却是那样坚强地生活着;再如脍炙人口的《祝你平安》、《朋友别哭》等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且毫无说教的味道。在教学中,我还利用流行音乐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易唱的特点,将学生喜爱的民歌改变伴奏形式、变换演唱形式。例如,模仿斯琴格日勒用摇滚的形式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用吉他伴奏,使活泼风趣的民歌更富有舞蹈性,尤其是当他们播放自己用midi改编的民歌时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了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我想,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挥那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会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更充实,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使我们的欣赏课永远充满新鲜感,不断收到良好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也不是培养音乐家为己任,他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做为体现审美功效的音乐教师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的讲授,应懂得音乐教学时流淌时代精神的活水,不断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与学生一起不断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使学生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教学案例4--画音乐
在欣赏教学中常常有这种现象,本来很有情趣的一段乐曲,学生们学得毫无兴趣,即便让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进行各种体态律动表演,但班内仍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究其原因不是性格内向就是过于好动,使他们不能更好地体会乐曲的内容。如果让他们静静地听乐曲,由老师分段讲解,则教室内就会有昏昏欲睡的人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听音乐?有能力听懂音乐呢?……图
谱教学法为我找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图谱内容删减及降低难度的准备。所谓图谱法即是用自己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如:用↗表示旋律线的向上走向,↘表示旋律线的向下走向,△表示快,▼表示慢○表示弱,●表示强,★表示情绪高昂等等。这些图形的使用决定于孩子的喜好,用图谱法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他的注意力要求高度集中,在使用图谱法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明白的图形或颜色来表示音乐,并要求能够解释自己的图形谱,在不断练习中锻炼学生的乐曲欣赏能力。在欣赏教学《音乐速度的对比及变化》一课中运用了图谱法教学——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的形式来表现乐曲的速度变化。在学生信息反馈的中发现全班中有用不同颜色同一种图形来表示快慢的;有用不同图形来表示快慢的,由于教学要求难度小,90%的学生能够准确表示出乐曲的速度变化。
在以后的欣赏中,我尽可能的采用 “画音乐”的形式来进行欣赏教学,鼓励学生尽量要画出自己听到的内容,用你认为最合适的图形表现。“画音乐”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虽然这这仅仅是一个起步,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锻炼中一定会画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的。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欣赏民歌、民乐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听到京剧唱腔直摇头,如果长此下去,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与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话没有一点虚的成分,是应该引起我们教师重视的普遍现象。实践中,我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和教学改革,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不改的乡音拉近了学生与民族的距离
在进行民歌音乐欣赏课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赵本山的小品,尤其是二人转表演的几个人合作编排小品,并在全班展示,最有特色的是学生们的创编小品,他们将电视剧中的精彩片断重新编排,用剧中优美的二人转唱腔与表演,将他们的学习生活、业余生活、心理愿望等表现出来,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我们东北的“音乐特产”二人转,更从中让他们了解了黑土地的民俗民歌,灵活的演唱形式、演唱内容,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二、挖掘教师、学生和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活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要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就要给学生一个民族音乐的氛围,开发各种资源,我从电视节目中录制了大量的民族文艺作品。通过播放录像,学生了解了《梁祝》的创作背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他在外国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民族舞蹈《孔雀舞》、《凄凄长亭》的欣赏,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仿佛身临其境,中国民族的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奏我们自己的民族乐曲,外国朋友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出成功结束的画面出现时,我感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抓住这个成功的契机,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历史资料、图片、民族乐器的有关资料、介绍、民歌的种类、民间音乐等。如在欣赏藏族踢踏舞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热烈、欢快的节奏和充满谐趣的旋律,表现藏族人民欢庆丰收,赞美家乡喜悦而自豪的心情,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上网、请教父母、教师等)搜集有关西藏的地理、风俗和歌舞信息并做好笔记,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得到了真切的感受,获得西藏的有关知识,更为理解和表现藏族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要素构筑了良好的背景基础。比赛抢答时,学生展示的作品、演唱的歌曲之多,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之广,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得到相互交流,不知不觉中,他们与民族音乐音乐又近了一步。
另外,我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自己边演奏边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小提琴曲《牧歌》,古曲《春江花月夜》等。这些经典乐曲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种活动的推动下,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得到了表现,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和卡拉OK大赛的节目单上,看到的不再尽是现代舞、流行歌曲,而更多的则是选择朗朗上口的民歌。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还有自己排练的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在一次对音乐欣赏课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写到:“民歌好听,里面有很多动听的故事,有的听起来是那么壮观,有的象是心曲的婉转诉说”;“民歌民舞民族乐曲透露出的是乡土气味,让人感到是那样亲切”;“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让我知道民族音乐里含有中华民族的风采和文化,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真正理解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案例三:兴趣的正确引导——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在课下与同学们交流时,他们都说:“老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会弹、会唱、会拉小提琴,你让我们懂得了那么多,可就是……”他们不再说了,无论你怎么问,他们都不再接着往下说,后来,经我个别“突破”,才豁然明白,他们还很喜欢流行音乐,而“课堂上不听不唱流行歌曲”是我遵循了多年的一个禁令。然而,由于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耀眼,所以学生大都喜欢轻松、愉快的中外流行音乐,并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我深深地知道,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对兴趣和教学的问题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最主要倾向,他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兴趣被抑制,显然会导致对教材等欣赏内容不喜爱,甚至是漠然处之。在参加一系列教材培训、课改学习等活动后,我的观念转变了,对流行音乐开始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期待,投学生所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我不再一味地约束自己、禁止学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有选择地去唱,只要是向上的、优秀的,同样可以带到音乐课堂里,如《爱拼才会赢》,让学生懂得后天的努力打拼才能换来幸福,一时落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做事不要失掉信心。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首好歌曲。刘欢的一首《重头再来》让学生理解了下岗父母的辛酸,然而为了他们的今后却是那样坚强地生活着;再如脍炙人口的《祝你平安》、《朋友别哭》等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且毫无说教的味道。在教学中,我还利用流行音乐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易唱的特点,将学生喜爱的民歌改变伴奏形式、变换演唱形式。例如,模仿斯琴格日勒用摇滚的形式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用吉他伴奏,使活泼风趣的民歌更富有舞蹈性,尤其是当他们播放自己用midi改编的民歌时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了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我想,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挥那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会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更充实,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使我们的欣赏课永远充满新鲜感,不断收到良好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也不是培养音乐家为己任,他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做为体现审美功效的音乐教师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的讲授,应懂得音乐教学时流淌时代精神的活水,不断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与学生一起不断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使学生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刘冬娜- 列兵
- 帖子数 : 38
注册日期 : 11-05-10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